登陆注册
26636

三餐变两餐(寿命少一半,研究发现,这顿饭不吃,死亡风险明显增高)

常笑健康常笑健康2023-08-07 16:28:140

适宜时间12点左右20~30分钟

死的也快!

烹饪方式低油低盐

每天少吃一餐,意味着机体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,后面一餐又难免会补偿性的多吃,加重了糖代谢调节的负担,长期如此便会引发健康问题。

蔬菜:至少半斤蔬菜,如绿叶菜、黄瓜、胡萝卜、菇类等,五颜六色为佳;

都折寿!

传统的中国式早餐大多是清粥小菜,这样的搭配其实营养不多,俗话说就是“不顶饿”,还会导致高血糖反应。

和浅色蔬菜相比,深色蔬菜维生素、矿物质含量都要更高。它富含天然色素,例如菠菜、上海青有造血解毒的叶绿素;南瓜、彩椒富含对眼睛好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。

而很多人的用餐间隔根本达不到这个标准。以早饭和午饭为例,中国传统早餐缺少优质蛋白,米面等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快,因此饿得也快,午饭的时间自然就被提前了。

三餐少一顿、间隔太短,

适宜时间7点左右15~20分钟

一日三餐中,又是哪一餐不吃最致命呢?

有的人喜欢独宠某一种菜,但是再美味的东西,也不能为你提供全面的营养,雨露均沾才是王道。为了健康着想,不经常吃的菜,也要定时吃一点,才能做到营养全面均衡。

除了胃“被迫打工”,胰岛也会不停“加班”。胰腺一直分泌调节血糖的胰岛素,长期下去,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,进而代谢都会出问题。

但是肠胃排空需要4~5个小时,用餐间隔太短,肠胃还没消化完上一次的食物,就又要消化下一顿。就好比人一直处于高强度工作,没有休息时间,自然会出问题。

很多人以为饮食清淡,就是吃素。其实医生们所倡导的饮食清淡,指在营养充足并均衡的前提下,控制油盐糖的摄入量,这就需要烹饪方式低油低盐,清蒸水煮就是很好的选择。

肉类:1到2份瘦肉或者鱼虾。

除了吃够三餐外,两餐的间隔时间也很重要。

午饭

豆制品:1份,如豆腐、素鸡、腐竹等。

蔬菜颜色深

早饭

晚饭经常被人以中午吃太饱,减肥等原因忽视掉,但长期不吃晚饭会破坏胃肠功能、影响内分泌等,研究也佐证了它是对死亡风险影响最大的一餐。

适宜时间18点左右20~30分钟

最健康的早饭应该是淀粉类主食+优质蛋白质+新鲜果蔬。比如早上一块红薯作为主食,搭配一杯牛奶、少许肉类,再配点新鲜水果蔬菜。

午餐要吃饱,不仅要保证食物的种类,还要保证食物的营养质量。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(2022)》,包含了各类食物的比例:

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,没腿的、两条腿的要比四条腿更好。翻译一下就是鱼虾、鸡鸭鹅低脂高蛋白,会比猪牛羊更健康。

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不吃早餐11%40%不吃午餐12%15%不吃晚餐16%19%

这是胃肠道活动最旺盛的时期,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,同时早餐后会产生胃结肠反应,能促进大肠运动,有助于排便。

吃饭细嚼慢咽


2022年,中国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、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联合研究了用餐次数和间隔与死亡率的关联,最后发现,一天三顿饭都不能忽略!

这项研究还发现,两餐间隔时间小于4.5小时,死亡风险同样会升高: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7%,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2%。

主食:2~3份,可选择米或面制品,加些杂豆和薯类,粗细搭配;

晚餐也能起到查漏补缺的功效,可以根据今天早午饭,适当调整食物摄入量和种类,保证全天营养平衡。

这个时间点吃晚饭,有利于入睡前把胃内食物消化完,这样可以减少胃肠道负担。

两餐间隔太短,

绝大多数人都只关心三餐的内容,但往往忽视了频率,为健康埋下祸根。

这项研究涉及了2.4万人,与一天三顿饭相比,每天只吃一顿饭的人增加30%的全因死亡风险,增加83%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;每天吃两顿饭的人,增加7%的全因死亡风险和10%的心血管死亡风险。[1]

如果吃太快,“吃饱了”的信号还没跑到大脑,在这个空档期就会吃进多余的食物,很容易过饱。而且充分咀嚼食物,能消化吸收的营养更多。从开始吃饭,胰岛素就开始分泌了。所以吃得越慢,血糖也升得更平稳。

早餐吃好、午餐吃饱、晚餐吃好,这么简单的一句话,居然在现代社会成了一个奢望。合理的时间和内容安排如下:

世间万物都有规律,一日三餐就是我们顺应人体的规律。但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,有些人观念也悄悄发生了变化,觉得少吃一顿也不算啥,顶多是饿一饿。但这样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,其实比你想的还要更严重!

晚饭

多吃优质肉类

三餐吃好、吃饱、吃对!

经常换菜吃

有人午饭没空,晚饭会比较丰盛;或者晚上聚餐暴饮暴食。合理的晚餐量,应该和早饭差不多。主食可以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增加饱腹感,来减少饭量。

学会这几招,三餐更健康

0000
评论列表
共(0)条
热点
关注
推荐